好玩好吃的抵「嘉」 搭英倫風復古公車暢遊嘉義(上)

採訪、首圖攝影.妮可魯|影音攝影、剪接.劉若媺

經過嘉義火車站前,發現站前的網美新地標「嘉義大白熊」也應景的戴上喜氣洋洋的紅色大口罩,搭乘英倫風造型公車的旅客下車時都不忘停下腳步和大白熊合照,如此衝突卻和諧的場景讓人有種置身電影片廠的錯覺,原來這些有著英國復古氛圍的車輛不是來拍電影,而是現役的嘉義市區公車,還是低碳環保的電動公車。

「一二三到台灣,台灣有座阿里山。」小時候朗朗上口的這句是大多數人對嘉義的第一印象,清代以木柵建城的嘉義在日治時代因阿里山林業帶動產業發展,成為阿里山林場的木材集散地,因此嘉義又有「木都」美名,今年嘉義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成為全台唯一100%使用電動低碳環保、全車低底盤、無障礙空間設計的市區公車,讓具有百年文化底蘊的木都搭上環保愛地球的現代風潮,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20210518100558 84
可愛的嘉義小白熊偶爾會出現在嘉義市區公車的座位上,為旅客帶來驚喜|妮可魯 攝

時髦的英倫風復古造型電動公車依照行駛路線分成三款車身顏色,綠色車身代表綠線的中山幹線,紅色是忠孝新民幹線,黃色是光林我嘉線,且沿線增設Youbike2.0的公共自行車站點,串聯公車及火車讓嘉義成為環保友善城市。來到嘉義不用開車就能自在暢遊,嘉義市區公車路線串連了市區著名景點,像是KANO園區、嘉義製材所及嘉義市立博物館,還可從市區公車必經之地的嘉義火車站,轉搭阿里山小火車領略阿里山森林鐵道之美,更可以透過嘉義市區公車路網發掘巷弄中的質感小店、在地美食,讓搭公車不僅是交通移動方式,而是探索城市步調的生活體驗。

KANO園區  暢玩新景點17米星光溜滑梯

搭乘中山幹線或光林我嘉線的嘉義市區公車在嘉義公園站下車,在車站旁就可看到巨大棒球、手套、球棒等醒目地景藝術,來到「KANO園區」就像在見證台灣棒球史,整座園區為了紀念當年嘉農打入日本甲子園而建,喜愛棒球的朋友來到嘉義都會造訪KANO園區感受熱血的棒球魂。

2020年底KANO園區增設了17米長的星光溜滑梯、12米地景滑草場、棒球九宮格、七虎耀諸羅旁的戲水噴泉,成為嘉義市最新的親子景點,大人小孩都可在KANO園區找到新樂趣。

★KANO園區
大眾交通:搭乘嘉義市區公車中山幹線或光林我嘉線至嘉義公園(嘉義高商)站
地址:嘉義市東區山仔頂249-1號
電話:05-2246476
注意事項:星光溜滑梯及滑草區建議遊玩年齡5~12歲,禁止5歲以下孩童遊玩

20210518100547 88
KANO園區最新落成的星光溜滑梯,已成為嘉義市區最受歡迎的親子景點|妮可魯 攝

東洋第一嘉義製材所 領略「木都」百年記憶

走進嘉義製材所,巨大的檜木樹根靜置在舊軌道棧車上,曾經用來切割木材廠房如今空蕩蕩的,樹影灑落在日式木造房舍間的長廊上,透過老照片和導覽員的解說,鋪陳出阿里山林業的繁榮過往。

1914年啟用的嘉義製材所是日治時期佔地最廣的官營木材產業園區,當時從阿里山砍伐下山的木頭都經由阿里山森林鐵路運輸到這裡,藉由製材所內從歐美引進的先進設備予以裁切,運送販賣到國外,因此有「東洋第一」美譽。

若是在每月隔周舉辦的週六日「木頭人市集」來訪,還可以逛逛文創商品、小農特產等攤位,在製材所的日式建築群拍美照,順道逛逛附近的檜意森活村、車庫園區、動力室等和阿里山林業一脈相承的空間,一窺嘉義製材所的百年風貌。

★東洋第一嘉義製材所
大眾交通:搭乘嘉義市區公車光林我嘉線至檜意森活村(北門)站,步行3分鐘
地址:嘉義市東區林森西路4號
電話:05-2765909

20210518100606 37
透過嘉義製材所的廠房建築及相關文物,了解阿里山林業的歷史軌跡 |妮可魯 攝

嘉義市立博物館 串聯古今探索諸羅城

老一輩的嘉義人都還記得嘉義製材所旁有座東亞地區規模最大的貯木池,用來浸潤從阿里山運下的木材,防止木材因乾燥龜裂影響材質,2021年經過兩年重整後開館的嘉義市立博物館,就矗立在往日貯木池所在的位置,與嘉義百年林業相承接。

重新開館的嘉義市立博物館分為常設展及特展兩大區塊,常設展《探索嘉園》以孩童角度用說故事的方式探索嘉義的過去;《展望諸羅》回顧清朝康熙年代嘉義舊名「諸羅城」的起源,搭配林業發展串接百年,描述嘉義新風貌;《建築上搬戲 來聽廟尪仔講古》透過活躍於嘉義各大廟宇之上的交趾陶廟尪仔,深入了解嘉義的交趾陶藝術之美。特展則有《開箱吧。嘉憶》,藉由嘉義物件的徵集活動,讓民眾穿梭在不同的嘉義時空中,發掘嘉義的歷史記憶與情感故事。

★嘉義市立博物館
大眾交通:搭乘嘉義市區公車光林我嘉線至檜意森活村(北門)站,步行3分鐘
地址:嘉義市東區忠孝路275-1號
開放時間:9:00〜17:00,週一公休
電話:05-2780303

20210518100615 7
漫步在嘉義市立博物館就像走在嘉義的歷史軸線上,藉由關於嘉義的藝術文物對這個城市有更多認識 |妮可魯 攝

延伸閱讀>>
金盞花與五月桃 泰雅部落山居時光(下)
花東縱谷裡的綠色魔法師 藍葉與香草的療癒物語